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理论周刊|“对等关税”挡不住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脚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8:03:00    

■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对传统“协议开放”和“对等开放”思想的超越,“以我为主”,既不是只能在对等原则下才开放,也不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已开放,而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中国单边对外开放,并非敞开大门,变成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中国经济主权必须保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必须维护,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尊重,中国发展权利不容挑战

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

以开放力量为世界注入正能量

□ 韩 剑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自主开放是我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有节奏、有范围、有层次地对外开放。单边开放是一国或经济体单方面向他国或经济体扩大开放,无论对方是否对自己采取同样的开放措施。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都是我国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形式,彰显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连续7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产品全面给予零关税待遇,到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生动实践及伟大成就,推动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理论创新,形成了开放条件下国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扩大自主开放”与“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不仅揭示了当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更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指引方向。

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国赢得经济发展主动、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选择。与被动开放、被迫开放形成鲜明对比,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特征是更加主动地扩大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决策的自主性,基于国家自身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自主决定开放的领域、程度和节奏。比如,我国提出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开放领域的选择性,依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选择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的领域重点开放。例如,随着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我国对外开放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延伸。

开放进程的可控性,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开放进程,在遇到较大风险时,能够适度放缓或加强监管。如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我国可通过调整开放节奏,保障国内产业稳定。

开放利益的导向性,以实现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注重开放带来的长期效益,如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等。

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中国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的实际行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凸显,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近年来,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无疑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特朗普政府单边加征关税的行动,公然违反了多边贸易规则,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全球贸易陷入混乱。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单边开放持续擦亮“惠全球”的金字招牌,随着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大机遇,中国高水平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开放发展提供稳定器和信心源。

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国以高水平开放引领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与西方国家倡导的排他性多边主义不同,中国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一直倡导普惠包容、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中国坚决捍卫“保护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基石的地位,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提出的所谓“对等”开放原则,就是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倡导世界各国互谅互让,照顾彼此利益关切。我国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单边给惠,帮助其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统筹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

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体系庞杂、牵涉领域广泛。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需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统筹把握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经济开放意味着更广阔和更自由的市场,即市场的力量在开放条件下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经济开放或融入全球化催生了诸多全球性问题,这又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从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边境”规则拓展至更广泛的“边境后”规则,包括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劳工保护、政策透明度等。我国提出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点难点领域是“边境后”规则,“边境后”规则开放的核心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深层次体制性变革与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主动参与全球化的制度供给。

二是把握好“先行先试”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变迁方式与路径。我国在开放中采用“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成熟推广”的模式,赋予先行先试主体更大的探索能动性和改革自主权,进而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新时代以来,按照中央统筹部署,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积累改革开放的经验。从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到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选择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有目标、有节奏地选择从局部到整体,从浅到深,从易到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顾及实施效能也兼顾各地差异,不断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三是把握好“以我为主”与“合作共赢”的关系。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现代化实践最终还需要回应和解决如何稳妥开放的问题,本质在于厘清和处理自立自强与自主开放之间的关系。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对传统“协议开放”和“对等开放”思想的超越,“以我为主”,既不是只能在对等原则下才开放,也不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已开放,而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合作共赢”,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背景下,注重我国开放发展的外部效应,通过推进自身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开放,实现良性互动。自主开放的核心在于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四是把握好“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关系。中国的国家利益观是以捍卫主权、安全、发展三大国家核心利益为重心的三位一体综合安全思想。中国的国际责任观以公平、平等、正义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关切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点、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体现,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坚持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等有关发展中国家立场,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坚定不移地支持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是把握好“开放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坚持把握开放主动权和维护国家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单边对外开放,并非敞开大门,变成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中国经济主权必须保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必须维护,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尊重,中国发展权利不容挑战。不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规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政策工具,提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以切实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