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13:00
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近日,湖北宜化(000422.SZ)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9.64亿元,同比下降0.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4.32%。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27亿元,同比下降10.58%。
这一业绩表现受到外界关注。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湖北宜化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中研普华研究员洪前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宜化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1.689亿元,这一操作对全年净利润产生显著影响。尽管公司方面称此举是为优化资产结构,但如此大规模的计提,侧面反映出公司在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公司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1.31亿元,同比下降187.1%,这表明公司在应对市场波动和成本压力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提升等内部运营环节或许还有待加强,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扣非净利润下滑
湖北宜化于1996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化肥(尿素、磷酸二铵)、氯碱(聚氯乙烯、 烧碱等氯碱产品)和精细化工(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保险粉等精细化工产品)三大板块。
2023年,湖北宜化业绩遭受重创,当年营业收入降至170.42亿元,同比下降17.72%;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79.06%,仅为4.53亿元。
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关系改变,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致使湖北宜化毛利率下滑6.43个百分点至12.66%,盈利空间被压缩。
进入2024年,湖北宜化实现营业收入169.64亿元,同比下降0.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3亿元,虽然同比增长44.32%,但扣非净利润仅为4.27亿元,同比下降10.58%。
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并非源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而是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其核心业务面临着挑战。
洪前进表示,尤其是第四季度,其扣非净利润亏损1.31亿元,同比下降187.1%,凸显了公司在年末经营压力增大,在应对市场波动和成本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化肥和化工产品作为湖北宜化主要营收来源,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2024年年报显示,在化肥业务中,尿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7.73亿元,同比下降13.08%,毛利率同比下降7.81个百分点至19.98%,销量同比下降1.31%至145.66万吨。而磷酸二铵业务则表现出一定韧性,营业收入达到48.79亿元,同比增长6.87%,毛利率同比增长6.17个百分点至19.90%,销量同比增长6.84%至138.46万吨。
化工产品方面,聚氯乙烯2024年营业收入41.30亿元,同比下降8.59%,毛利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至-8.79%,销量同比下降1.25%至85.15万吨。其他氯碱产品营业收入15.34亿元,同比下降10.18%,毛利率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至40.11%,尽管销量同比增长31.61%至122.27万吨,但整体营收和毛利率仍出现下滑。
对此,洪前进表示,化工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均对湖北宜化业绩产生影响。外部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以及市场需求的波动,无疑加大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生产计划安排上的难度,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同时,国际化竞争加剧,公司需拓展海外市场以应对国内市场的压力。
资金压力
记者注意到,在经营现金流方面,2024年湖北宜化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68亿元,同比下降52.8%,第四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甚至为负值。
截至2024年年底,湖北宜化负债总额为179.2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82.48亿元,而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有32.43亿元。不难看出,短期债务与货币资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存在差额。
另外,截至2024年年底,湖北宜化资产负债率为67.1%,同比增长12.48%。
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通常60%的资产负债率被视为预警线,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是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准。
湖北宜化资产负债率攀升与其项目投资和扩张有关。2024年,湖北宜化新增了楚星生态、磷化工、氟化工等大额在建项目。当年年末的在建工程达45亿元,占总资产的16.85%。
湖北宜化的两大重点在建项目为“20万吨/年精制酸、65万吨/年磷铵搬迁及配套装置升级改造项目”和“年产40万吨磷铵、20万吨硫基复合肥节能升级改造项目”。此外,湖北宜化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如宜化楚星整体升级改造项目、松滋史丹利宜化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及配套项目、湖北宜化20万吨烧碱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等。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