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3:09:00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龙江大地,全省各大自然保护区均迎来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盛景,如同信守“千年之约”的天空精灵翩然而至,展开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东方白鹳回归洪河保护区
作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早便迎来回归的东方白鹳,进入4月上旬,东方白鹳已进入孵化期。4月11日,透过监视器的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洪招98号人工巢”上的东方白鹳已成功产下今年的第四枚鸟蛋。据介绍,东方白鹳的孵化需由两只亲鸟轮流进行,白天气温升高,每孵化50分钟至60分钟,亲鸟会站起来活动,翻动鸟蛋让它们受热均匀,夜晚天气转凉后,每间隔2小时左右,亲鸟会起身放松以保持最佳状态,大约30天后即可成功孵化。
白枕鹤在三环泡保护区内自由行走
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中国白枕鹤之乡”之称。据监测人员统计,3月中旬以来,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枕鹤、东方白鹳等5种,其中白枕鹤数量达到800多只。目前,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回迁候鸟50余种,数量最多的是白额雁,峰值时达到10万多只。
兴凯湖上候鸟成群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驿站及繁殖地,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回归盛况空前。数万只北归候鸟与碧波、湿地、晴空共绘生态画卷,上演“万鸟齐飞”的震撼场面。近年来,鸡西市实施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工程,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作用不断增强,为候鸟迁徙提供更安全优良的栖息环境。
同江上空的白尾海雕 (图片由保护区提供)
据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春季以来,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监测到132只东方白鹳在八岔岛保护区占巢,当下已进入繁衍期开始产卵孵化。近日,在黑龙江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翼展长达2米,时而振翅高飞,时而俯首觅食,尽展非凡的雄姿与力量。
文/记者 唐海兵 摄/朱宝光 李宇 崔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