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24:00
红星新闻网4月10日讯
产业聚势!
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
新津经开区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4月9日,伴随着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启航!
作为继一期项目投产后的又一重大进展,二期工程的开工标志着新津装备制造产业再添强劲引擎。
从 “一期竣工” 到 “二期启航”
跑出“新津速度”
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位于新津经开区,作为总投资10亿元的“链主型”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工业,以及四川水发、中铁六院三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基地总占地307亩,规划总建面约11.06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盾构厂房项目于3个月前刚刚竣工投产,且仅用270天便实现从开工到投产的“新津速度”。二期项目开工加速拓展智造版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再次按下发展“快进键”。
基地鸟瞰图
中铁高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二期项目占地237亩,涵盖联合厂房、打砂涂装车间、危废处理设施及研发大楼等16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基地建设工作,预计2025年10月完成主体建设,2026年初全面竣工投用。
智造升级!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之重器,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涉及地质、机械、力学、电气、控制、测量等多学科技术,有2万多个零部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基地深度融合5G、物联网及视觉感知技术,构建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工厂体系,着力打造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盾构机整机制造基地与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钢结构产品制造基地。
盾构机厂房
目前,我国90%以上的地铁隧道及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推动西南地区高端工程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
依托中国中铁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积淀与产业资源,基地将重点布局盾构机整机制造、桥梁钢结构、水工钢结构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王勇表示,“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11台盾构机,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台,钢结构年产5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同时带动区域就业人数达1000人以上”。
政府全周期服务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加速成势
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全方位支持。为了让项目“留得下”“发展好”,新津经开区始终秉持“服务至上”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保障。
新津经开区筹备组成员郑雅鹏说,“我们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在项目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园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协同普兴街道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堵点、难点,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作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新津轨道交通产业2024年迈入"百亿产值俱乐部",而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的落地,则是补链强链的重要引擎,将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速延伸。
立足既有优势,新津抢抓川藏铁路、成渝中线等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方向,通过深化智慧维保、路桥构件、施工装备等细分领域布局,积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泛轨道应用场景,全面打造以“新制式制造、新技术转化” 为特色的轨道交通 “创新新城”!为成都 “制造强市” 建设和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提供强劲支撑。
(来源:成都新津)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监制:孙耒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