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11:00
在晋祠公园的东大门广场上的第三对亭台分别是位于北侧的真山亭与南侧的荷风亭。这片区域的地形微微隆起,蜿蜒曲折的长廊将二者巧妙相连,使之构成了一组和谐统一的建筑群,但每一座亭台又各自独立。相较于广场上的太白亭与乐天亭,真山亭和荷风亭在形制上虽无太大差别,却因地势稍高,更显挺拔。
细观真山亭与荷风亭,会发现二者从命名来看并不对称,唯有亭子外观相像——皆为重檐八角造型,飞檐斗拱,古韵四溢。
先说真山亭,“真山”二字,饱含着对傅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傅山籍贯太原,以“真山”为别号,其一生学术成就巨大,在诸多学术领域造诣非凡,堪称太原历史长河中一座巍峨耸立的文峰。亭子的题联用傅山书法中极具代表性的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这副楹联是傅山先生的传世名作,在山西博物院、山西饭店等多地也有使用。
再看荷风亭,“荷风”二字,源于晋祠地区得天独厚的物产——荷花。荷风亭向东,一脉相连的是藕香榭,二者相映成趣,所营造出的清幽意境,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乡画卷,无疑是人们心中晋祠景致的绝美印象之一。从东大门广场再往东行,便抵达北大寺村,那里有百亩荷花池,夏日,堪称晋祠地区“荷风”最浓郁的一处风景地。步入晋祠公园内,亦是湖泽星罗棋布,每逢盛夏,荷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荷香四溢,为来晋祠游览的人们增添了无尽的雅趣。
回溯晋祠公园东大门广场的整体设计,不难发现,两侧这些精美的亭台建筑绝非徒有其表。尤其是在命名之上,设计者匠心独运,将晋祠当地独有的风物与历史名人巧妙融合。有了风物与人物的双重加持,哪怕仅仅是一方牌匾、一座亭台,亦能彰显出深沉厚重的人文气场。就如真山亭所承载的傅山文化,看似与晋祠初始风貌关联不大,实则是晋祠对太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与精心守护,如今在晋祠博物馆内还专设傅山纪念馆。而荷风亭所指代的荷花盛景,更是晋祠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的一抹亮色,它让这座北方园林在雄浑厚重之余,巧妙融合了江南园艺的婉约典雅,别具风情。
并州新闻 赵士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