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以品格教育为儿童成长奠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3:59:00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坚持以“自主、协同、共生”为核心理念,历经20年实践探索,创新构建“问题驱动内生发展—家园社协同共育—和谐共生萌动品格教育”的品格养成教育体系,用“三阶推进”解决品格教育难题,为幼儿园品格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蓝本。

范式革新 真实问题驱动幼儿品格“内生”发展

幼儿园提出“小事即课程”理念,将品格养成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当发生争执行为时,教师不直接干预,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思辨等方式逐步建立包容、友爱之心。幼儿园关注幼儿“身心参与”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真实问题和情境中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通过行动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社区环保行动”项目中,教师鼓励幼儿实践探索解决方案,持续反思优化方法,建立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协同机制 家园社联动凝聚共育合力

幼儿园积极整合园所、社区与家庭教育,构建三方协同网络,凝聚共育合力。

让家庭从参与者成为共建者。幼儿园发起品格教育系列活动,由家长带动幼儿实践“为乡村儿童送温暖”“垃圾分类打卡”等微任务。完成3个月“亲子共读”可获得“书香家庭”奖励。随着活动深入,幼儿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家长参与度从35%提升至75%。

让社区从资源提供者成为教育合伙人。幼儿园与社区协作组织幼儿参与义卖、植树等活动,开设“品格实践基地”,组织幼儿探访养老院、担任“小小交通志愿者”等,近5年累计开展活动50余次。

使园所从单向输出变成“生态枢纽”。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分享“家庭教育小妙招”。由教师示范用“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替代“你必须听话”,帮助家长从“指导者”转型为“支持者”,使园所从单向输出变成“生态枢纽”,效果良好。

和谐共生 自然、文化、社会共建品格教育

坚持与自然共生,取材自然,师法自然。幼儿园在每个园区设置种植园,让幼儿观察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时的趋光性、植物生长过程经历的风霜雨雪等,与人的成长结合,培养幼儿向阳而生、愈挫愈勇的品格。

坚持与文化共生,古为今用,传承创新。幼儿园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支点开发课程,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培育家国情怀;以“小白鹤美术展”为契机,邀请艺术家进校园与幼儿充分互动,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坚持与社会共生,有礼有节,自成方圆。幼儿园创设师幼、幼幼、亲子间高效互动,社会与文化功能齐全,系统联动运转的微生活游戏城,让幼儿通过体验生产者、消费者、执法者等角色,逐步认识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培育幼儿责任担当等良好品格。

探索实践 “三阶推进”破解品格教育难题

幼儿园坚持以“问题驱动—行动研究—迭代优化”为路径,分“扎根生活、贯通品格、生态协同”三阶段系统推进幼儿品格教育。

在“扎根生活”阶段,幼儿园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机械化问题,开发“慧养顺成”生活化课程。针对小班幼儿设置“家庭任务卡”,鼓励其参与摆碗筷等日常家务;组织中班幼儿自主制定“班级公约”,提出“轻走慢跑”规则;在大班幼儿中开展“小值日生”活动,轮流管理班级事务。幼儿自理能力达标率从58%提升至89%,冲突事件减少70%。

在“贯通品格”阶段,幼儿园依据幼儿心理认知特点,梳理8个核心品格、24个养成要点,依托真实生活与丰富的本土资源,探索“品格+”教育路径和实践范式,涵育幼儿的优良品格。幼儿园出版成果《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成为全国多所幼儿园的参考书。

在“生态协同”阶段,幼儿园建构园家校研社政六位一体(家园校共育、托幼小衔接、园家社同频、园社政联通、园校教研互助)的立体协同教联体机制,通过教育让幼儿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文化和谐共生,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积极推进品格教育回归儿童的真实成长过程,通过“自主、协同、共生”的理念、“三阶推进”的路径和园家校研社政协同共育的机制,让美好品格之光照亮幼儿的精神世界,护佑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谭明琴 陈玲玲 王明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