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24:00
盐都大地,创新潮涌。建成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三院两中心”等高端科创平台,全市首家实质化运营人工智能加速器建成,国家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列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当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创中求变
改革“新引擎”动能澎湃
曾经依赖大量人力的生产线,如今在智能化设备的助力下,偌大的车间仅有几名工人穿梭其中,效率却大幅提升。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新增10万锭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万锭用工从60人下降到15人,单产效率提高30%以上,单位能耗下降10%,吨纱加工成本下降约20%。
在“内卷外压”的形势下,像悦达棉纺这样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例子在盐都不胜枚举。方意摩擦材料通过上线全自动生产、检测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全面实现“机器换人”,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21%,刹车片产品良品率提高8%,节约生产成本10%;盛安传动通过实施5000万元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齿轮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与比亚迪、ABB、库卡等知名企业的配套;金洲机械通过实施2亿元高端减速机齿轮及风电齿轮项目,与多所高校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齿轮、齿圈和行星架省内行业排名第二……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盐都坚持抓大育小,深入实施龙头型和成长性“双50强”企业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抓好“企业发展三件事”,以更实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推动各类企业竞相发展、攀登高峰。
与此同时,盐都把企业的堵点作为精准服务的靶点,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安心发展、做大做强。
搭建载体
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
科创载体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
盐龙湖智创谷主攻政产学研协同,火炬路科创园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人工智能港深化“前店后厂”模式,盐渎数谷加快建设“立起来”的数实融合示范园区。立足“一核两翼多点”科创空间布局,盐都正高水平建设四大科创载体,全力打造可观可感的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柔性电子产业上游材料领域,培育出恒隆通、斯瑞达等“华为系”“苹果链”供应链企业;中游柔性器件领域,维信电子FPC柔性线路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前三;下游应用领域,已集聚大因高清显示屏、高聚识别标签、聚泰显示模组等20多家企业……盐都在柔性电子产业已形成一定积累,建设柔性电子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正当其时。依托柔性线路板、新型显示等现有产业基础,盐都抢抓机遇,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加快建设柔性电子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产业化应用水平,全力彰显科技创新辨识度。
牵手大院大所,有助于地方搭建高端科创平台、集聚创新要素。盐都认真梳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清单、目标高校清单、成果转化清单、技术合同清单等“四张清单”,组织企业参加“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产学研对接活动,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释放活力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栽梧桐方可引金凤,搭高台才能唱大戏。
平均每年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80项,先后有120多个人才项目获得省、市立项资助,每年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获批项目数均在30项以上、连年全市第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韵古邑、高新盐都”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创新活力。
能否引育、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决定着盐都能否赢在当下、制胜未来。盐都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牵引,全面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用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都智汇”优才计划,进一步放大“都U+”人才服务品牌效应,不断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用好盐城工学院盐龙湖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人才资源,开展技术研发与研究生培养,搭建与区内企业沟通交流平台,促进研究院优质毕业生留在盐都创新创业。
科技招商是快速集聚创新要素的有效途径。盐都健全完善“科技局+科招公司+园区+基金”的科招模式,更加侧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科技项目,科创浓度不断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金融是一大关键变量。盐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做优“盐龙湖创新积分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人才创新创造注入金融活水。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盐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全区上下坚定强信心、高站位、争一流、创特色“四个基调”不动摇,大抓工业、狠抓创新,奋力推动盐都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做示范,以科技创新的实质成效展现盐都担当作为。
盐都的创新方程式,始于对产业痛点的精准破题。面对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阵痛,该区以“智改数转网联”重构生产函数。悦达棉纺万锭用工锐减75%的案例证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本无鸿沟,关键在于用新技术激活旧动能。
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从“三院两中心”的顶层设计,到“科技局+科招公司+园区+基金”的科招模式,盐都打造覆盖“技术攻关—中试孵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支撑体系。盐都还深谙“人才随产业而栖”的规律,通过“都U+”服务品牌建设,将招才引智嵌入产业链需求。年均180项的产学研转化成果,正是这种“人才根系”深扎产业沃土的最好见证。(撰稿丨张兆领 王丹 仇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