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06:00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朱小旭 程富君
随着二手交易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通过闲鱼等平台买卖闲置物品。这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交易模式,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为买卖双方带来了实惠,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平台注册门槛低、交易虚拟性强等特点,一些人便利用平台管理的疏漏,违反诚实信用,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给买家带来了损失,也扰乱了二手物品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近日,邓州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二手手机交易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给买卖双方都提了个醒。
在校大学生小强(化名)于2024年4月在闲鱼平台看中了一台成色较好的苹果手机,在与卖家小蓝(化名)协商后,以2825元的价格完成了交易。然而收货后小强发现,实际收到的手机不仅型号与描述不符,还存在无法开机的问题。在向平台投诉要求退款时,却因无法提供验机报告而遭到拒绝,货款最终被划转至卖家账户。多次协商无果后,小强只得将卖家小蓝诉至法院进行维权。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被告小蓝。起初被告称案涉手机交易行为并非其本人操作,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法官多番对被告释法析理,告知被告因其系在平台实名认证的用户,其账号发布的交易信息具有法律效力。在被告无法证明其账号被盗用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被告承认其弟弟通过其账号在平台进行了案涉手机交易。在法官的调解下,原、被告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小蓝当庭赔付小强6000元。
法官提醒:
二手交易平台虽然便捷实惠,但也存在“货不对版”“以次充好”等风险。建议消费者交易前要仔细核实商品详情,保留完整沟通记录,选择有平台担保的交易。同时提醒卖家必须如实描述商品状况,虚假销售将面临违约责任,情节严重者需承担“假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