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5:41:00
近日,拥有千万粉丝的科技博主何同学(@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拒绝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称此举是为了“克服讨好型人格”,意外引发舆论风暴。该事件最终以何同学删帖、掉粉过万收场。这一现象除了暴露部分网红缺乏共情能力之外,也直指“好评经济”困境亟需破题。
何同学在分享里表示,过去他会口头答应司机的好评请求但事后遗忘,如今改为直接拒绝,并将此描述为“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其原话是“除非服务真的很好到我想打好评的程度,否则我就会直接说,抱歉我不想打”,此言迅速引发争议,相关话题还登上热搜,网友们围绕“该不该给好评”展开激烈争论,有人批评其“傲慢双标”,也有人支持其“真实表达”。
客观来说,何同学的行为并无法律问题。消费者有权根据服务质量决定是否给予好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也明确禁止“好评返现”等利益诱导行为。大家热议的焦点集中在网红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备共情能力,以及“好评”应该挤挤水分了。
自己淋过雨就不该撕了别人的伞,近年来网红因缺乏共情而翻车的事不在少数。去年底,博主“羊毛月”对年轻人放话“找工作真的就很难吗”,这种嘲讽大学生就业难的言行,被网友痛斥为“精英式俯视”。后果是“羊毛月”粉丝量短期内减少200万,账号一度被封禁。
因普通人的点击,一些博主积累出影响力而成为网红,却在拥有流量后失去了与普通人的共情能力,这很讽刺。在何同学事件中,就有网友讽刺其“双标”,作为博主,何同学也常常在视频结尾呼吁网友“一键三连”,也就是“点赞关注转发”,这种对正向反馈的期待,与司机索要好评并无本质区别。为此也有很多网友模仿何同学的表述写了一段段拒绝“一键三连”的文字以表达愤怒。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求好评”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其背后与平台大数据算法相关。从网约车司机的口头请求,到外卖骑手的 “记得给个好评”,顾客店内就餐的“打卡、好评”,再到视频博主在结尾呼吁“一键三连”“点个赞”,等等,平台通过评分机制将服务质量、内容优劣等量化,而这些又与被点评者的收入挂钩,也与商家被平台系统推荐的概率有关,排名越靠前,获得新顾客关注的概率就越高。
此番何同学引发的争议,再次将“好评经济”背后的信任危机推到前台。信息过载时代,“好评经济”将人际互动简化为数字指标,用户通过评分来筛选商品或服务,虚假好评则会误导用户,产生决策偏差。杜绝这一怪圈,平台应承担规则优化之责,推动评价体系透明化或匿名制评价,政策需强化监管力度,社会则应回归“真实体验优先于数字游戏”的共识,以此组合动作助力“好评”摆脱水分与功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潘政